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各商业银行全力以赴做好上海地区现金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群众用上“干净钱”、“放心钱”。截至3月9日,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营业率达到99%,配置各类现金消毒设备2379台,累计消毒现金293.89亿元,投放原封新券156.83亿元。 编织上下沟通“信息网” 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地区现金应急保障的组织领导、管理部署和沟通协调。及时与商业银行沟通现金供应信息,了解全市各商业银行现金供应情况、券别需求情况以及原封新券库存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和保障,实现全市现金管理“全方位”、现金服务“无死角”,确保全市现金流通“血管”畅通。 (2)(3).jpg)
(加大原封新券投放力度) 铺设现金供应“快车道” 指导各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特点,科学预测现金供需情况和券别结构,合理安排现金库存,及时保障现金供应。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不同客户现金需求。对民生行业、疫情相关物资采购单位、交通管控工作等领域的现金需求,做到有求必应。指导各商业银行加强现金自助设备维护工作,实行全覆盖、不间断服务,减少因人工操作出现的潜在风险, 截至3月9日,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医院和药房提供现金服务5303家次;为超市、菜场、火车站、道路收费站等重点保障单位提供现金服务40991家次;各商业银行提供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服务55313台次、设备维护11313台次。 (2)(3).jpg)
(保障医院现金供应) 提供保障安全“放心钱” 指导各商业银行严格现金“收支两条线”。对外支付现金优先使用原封新券及疫情前回笼清分的钞券。对营业网点柜面和自助设备等收入的现金,严格执行“先消毒、后静置”处理流程,回笼现金消毒后必须存放于干燥环境7天以上才可再行投放;从医院发热门诊等重点单位回笼的现金,专人专区处理、单独摆放,不再对外投放。要求各商业银行对存取款一体机实行单一功能,并严格消毒。 对于代理人民币发行库,商业银行配置各类消毒用品,建立专用消毒房间,实现收入现金消毒无死角。商业银行第一时间增配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和臭氧设备,过紫外线光照、高温(烘箱)、喷消毒水等方式,对各渠道回笼现金、款箱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消毒处理。工商银行每天开展上门服务千余次,为企业提供安全、便利的现金服务;交通银行对重点区域回笼现金采取两次消毒模式;浦发银行建立专箱保管收支现金制度,现金收款、付款严格分离;招商银行对已消毒的成捆现金粘贴“已消毒”标识。 
(银行使用消毒柜消毒现金) 构建银行网点“安全区” 指导商业银行合理引导网点客户,实行人员进入测温、公共区域消毒、控制网点客户数量等防疫措施。全市商业银行对进入网点人员实行登记制,如建设银行实施二维码登记,减少了客户自主登记时交叉感染风险,并在大堂放置免洗消毒液洗手;所有营业网点均实行营业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每天保证消毒次数不少于3次,确保营业大厅消毒无死角,上海银行营业网点主动增加柜面消毒次数,保证每天网点柜面和自助机具擦拭消毒次数5次;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实行营业网点人员密度管理,超量人员由工作人员和保安在室外进行间距指导;不少银行网点采用了座位隔离制度,确保客户始终保持安全防护距离。 
(银行网点人员测温登记提示) 建设员工安全“保障线” 认真开展防疫宣传教育,积极做好疫情背景下的现金作业防护工作。提高员工防疫意识。让每位员工及时了解国家对防控工作要求和防控病毒感染方法,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加大员工作业安全防护,现金人员作业时必须戴口罩和塑胶手套等,最大限度的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员工在单位办公时,必须“先测温、后进入”,远程办公的人员,严格执行疫情风险“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进入办公区域人员严格测温)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及时监测现金使用情况,组织指导商业银行切实做好现金服务,确保现金供应不脱节,现金服务不打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