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高级搜索
我的位置:上海总部 > 上海总部专题活动 > 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

金融业鼎力支持上海自贸区创新发展

字号 文章来源: 2022-08-24 15:57:1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20139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如此开宗明义。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成立近9年来,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在金融制度和金融服务功能方面多有建树,形成了诸多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上海经验”。临港新片区挂牌3年来,更是实现了金融服务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和资金自由流动的新格局。

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自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在人民银行总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经过多年建设,上海自贸区构建了“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监管沙盒机制”,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性金融制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著增强。

晨笛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临港新片区的外资企业,该公司财务副总裁邬佳儒告诉记者,当时选择注册在临港新片区,主要是看中了跨境金融政策,特别是资金流动的便利性。后来证明,各项创新制度确实让公司业务发展获得了实质性的便利。“作为外资企业,我们所有的资本金都是美元。为了日常经营,我们在收到资本金后,先要意愿结汇成人民币资金,放在结汇待支付账户。后续使用时,需要通过资本项目的账户资金支付命令函,把一系列材料交到银行,才能把这些资金支付出去。整个流程比较繁琐,增加了财务部门的负担,特别是付款需求急迫的时候,压力会更大。今年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后,浦发银行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根据取消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的政策,当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后,可以直接划转到基本户使用,不需要支付命令函。在疫情封控的特殊时期,这样简便的操作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邬佳儒表示。

2021年,浦发银行还为晨笛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并利用自贸区政策和账户优势,帮助其搭建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提供本外币跨境资金归集服务,实现跨境资金统筹管理。邬佳儒表示:“以前集团将资金从境外调拨划转给我们,只能通过资本金注资的方式。手续上先要进行工商变更,再通过资本金增资,随后资金再从境外划转进来,我们还要到银行办理外汇账户的变更,整个流程至少需要3周左右。如今,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最快一天就能完成资金的划转。”

推进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

20142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上海自贸区拉开跨境金融服务开放创新的大幕。据介绍,目前,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在上海自贸区内实施良好,并已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各项政策措施受到实体经济的广泛欢迎,区内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境外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经常项下人民币集中收付等创新业务稳步发展。

9年来,截至20226月末,上海自贸区各类主体共发生跨境人民币收支32.95万亿元,占上海市跨境人民币收支的比重为45%。在上海自贸区金改带动下,上海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连年稳居全国首位,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8.3%

为构建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管理下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于20146月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参与主体数量、账户余额、代客跨境收付规模、为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金额以及外汇买卖金额等均逐年增长。截至20226月末,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开户企业总计办理跨境本外币结算折合人民币123.2万亿元,年均增长95.1%,其中,境内人民币结算85.1万亿元,年均增长92.8%。开户企业中的自由贸易账户与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跨境收支。“2015年,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业务试点启动。以资本约束机制为基础的本外币一体化、统一的境外融资新模式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红利,同时,首次通过引入风险转换因子的方式构建全新的结构化宏观审慎外债风险管理机制,基本实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的目标。”人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介绍道,“以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境外融资实践为蓝本,人民银行总行推出了跨境全口径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并推广至全国。”

一路走来,肩负历史使命的上海自贸区还有很多金融创新之举。其中,有的政策为临港新片区所独有,例如,在全国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更多政策则从上海自贸区扩大到全市,被复制推广到全国各自贸区,例如,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为支持国际贸易业态转型升级,人行上海分行还与上海市商务委联合发文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离岸经贸业务提供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全链式跨境金融服务便利,为企业构造全球产业链、贸易链提供适配的跨境金融服务。自由贸易账户开户主体中有三分之二为境外主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探索更自由的跨境资金和贸易投资之路

20227月,中曼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完成境外放款登记,申请境外放款额度2.8亿元人民币。由于今年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境外放款规模上限由企业所有者权益的0.5倍提高到0.8倍,该试点政策每年可为中曼石油节省约320万元。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涵盖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以及两项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截至20227月末,已有11家银行获批开展经常项目试点业务,共为企业办理2402笔试点业务。在资本项目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登记、接收境内再投资企业免于登记、取消结汇待支付账户意愿结汇业务、扩大资本项目收入资金使用范围、放宽外债还款币种一致限制、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所有试点业务都已落地。在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方面,人行上海总部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测预警和逆周期调节,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健康秩序;建立试点纠错机制和风险应对预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关注大额异常跨境交易,确保试点平稳有序推进。

记者了解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将新片区未来发展重点归纳为“五个自由、一个便利”,其中,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都与金融直接相关,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突破的方向。

人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将探索实践更高水平的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将境外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自主用于区内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助力临港新片区集聚海内外人民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同时,稳慎推进新片区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探索在新片区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上海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湧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将继续围绕一些重点领域展开,包括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制度性改革、继续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创新跨境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开展特色金融创新和多元化金融服务、试点开展个人跨境投资、继续加大金融科技运用、继续探索金融监管改革等。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81号 邮政编码:200120 电话:021-58845000 传真:021-58845624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